中评社北京8月9日电/网评:月饼须回归食品和文化本源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维辰
距离9月10日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月饼陆续上市销售。在一系列月饼新规要求下,主流品牌月饼企业已对包装进行全新设计和制作,确保8月15日之后上市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今年月饼包装再“瘦身”已成定局。媒体日前走访发现,豪华大号盒子、木质盒子等包装难觅踪影,月饼礼盒售价稳中有降。
变化源于政策变动。为避免过度包装浪费资源能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9月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方面技术要求。针对问题相对突出的月饼、粽子,今年5月发布的GB 23350-202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进一步要求减少包装层数、压缩包装空隙、降低包装成本、严格混装要求。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明确将重点监管500元以上的盒装月饼,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也将在节前启动月饼过度包装联合督查,都给“买椟还珠”乱象亮起了黄灯。
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大部分由过度包装产生,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06年,全国首个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十余年来,新标准不断出台,乱象依然屡禁不止,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如何科学设置“过度包装”的判定规则,避免商家钻监管漏洞;二是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新国标对商家具有强制约束力;三是如何平衡节日送礼需求和商家提高月饼附加值的考量。
食品是用来吃的。即使添加些许名贵馅料,月饼的成本也不高,不玩花样很难卖出高价,豪华包装、奇异馅料、混装搭售等各种概念,都是商家挖掘更大利益空间之举。大家都知道月饼不一定越贵越好吃,有送礼需求的消费者首先考虑的也不是味道,而是“高档”“尊贵”。一看就很贵的豪华包装月饼,占了送礼文化和面子文化的便宜。月饼变成附属品,不仅有违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也偏离了食品本源。
月饼是餐饮消费,也是文化消费。要让月饼回归食品本源,更要回归传统文化本源。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与家人分食月饼,吃的是月饼本身的味道,享受的是温馨、和睦的氛围。买散装平价月饼的消费者、收受“天价”月饼的群体,皆是如此。消费者被欺诈,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豪华包装月饼送人,恐怕吃力不讨好。真正能提高月饼“身价”的,不是包装和噱头,而是蕴含其中的文化基因。
几处笙歌邀月老,万家糕饼乐中秋。没有过度包装和混装搭售的月饼,承载起家的温情和中秋的文化内涵,自然能以差异化赢得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