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风落雨,试过屋顶被吹起,家里亦水浸。” 70岁的钟先生与妻子及两名儿子一名女儿,居于该村的小木屋已有逾20年,约百多平方呎的寮屋分上下层,下层是客厅、厨房及厕所,也是钟先生的卧室,一张双人床已占去大半空间。
经济条件差 盼安置原区公屋
钟先生曾任职保安,靠微薄的薪金养活一家五口,早前因年纪大退休。早年台风吹袭,家里用沥青布铺成的屋顶被吹起一半,十分狼狈,“之后有些钱就改为铺锌铁板,装上螺丝,改善了许多。” 此外,因其家靠近山边,早年落大雨时曾有洪水涌入屋内,“客厅都浸了,很担心会漏电。” 去年11月接获通知,可优先安排入住筲箕湾的明华大厦,惟他婉拒,指房协租金太贵,月租需7000元兼要交差饷,难以负担:“我们返工返学都在这一区,希望政府能作原区安置上公屋。”
茶果岭居民关注组主席罗燕生表示,政府部门去年五月曾往上址进行简介会,但只“照书读”地解释收地程序。他指在简介会前,曾进行居民意见调查,当时52%居民愿意清拆,48%居民有保留,但召开简介会后,对清拆有保留的居民有所增加。他希望部门能持续落村聆听居民声音,并希望当局考虑居民需要,让居民原区安置,清拆安排住屋时,亦希望能免入息及资产审查。
立法会议员颜汶羽直指,有关寮屋收地程序繁复且冗长,加上部门与居民沟通不足,令收地被拖延。他认为,特区政府应以跨部门处理寮屋问题,地政总署跟进寮屋政策的同时,其他部门如社署亦要跟进弱势社群的需要,利用设立热线电话或咨询站等,多与居民沟通,从而令政府尽早收回及善用土地。
惨变人球/违法出租猖獗 住客随时遭逼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