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活化”闽南语:留住乡音,唤起乡情
http://www.CRNTT.com   2022-08-08 09:59:42


  中评社北京8月8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启动“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闽南语被誉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众、海外福建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是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大闽南语保护力度的重要支点。

  声声闽南语,悠悠游子心。听,一篇篇用闽南语娓娓道来的侨批,是来自故乡、穿越时空的侨胞心声。

  创新闽南语保护路径

  打开“泉腔鲤音”微信小程序,一份闽南语学习交流的“宝典”跃然眼前。闽南语讲述世界遗产故事、闽南语朗诵侨批、闽南语诗歌吟诵……一个个闽南语相关的有声文化栏目,将闽南语相关的语音词典、应用场景、互动端口浓缩其中。

   7月29日,泉州市鲤城区委宣传部与泉州师范学院签署“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泉腔鲤音”微信小程序就是推进该项目的主要平台之一。目前,该平台设置学习、互动、词典三大板块。学习板块将童谣、戏曲、故事、诵读等闽南语音视频作品呈现给用户,同时鼓励用户上传发布闽南语学习小视频,引发公众参与热情;互动板块通过设置闽南语相关知识问答、挑战游戏等活动,吸引用户参与互动;词典板块可以提供普通话对应闽南语的快速查询功能,为公众提供闽南语检索服务。

  这一使用便捷的小程序,蕴藏了许多闽南语保护方面的“首创”尝试。其中,府城音“语音词典”属泉州首创,词典囊括拥有1万个常用词组、3500个常用字的闽南语府城音文白读发音和书写,第一期词典编撰工作预计年底完成。此外,“侨批乡音”特色栏目精选泉州籍华侨华人留下的侨批,邀请专家献声朗读,为海外华侨华人呈现发音标准、内容优质、情绪饱满的乡音“标本”。

  按照协议,泉州市鲤城区委宣传部与泉州师范学院还将围绕系统传承推广闽南语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制作“泉腔鲤音”闽南语语音词典、组织闽南语师资力量培训、开发闽南语学习教材、研学课程、开展闽南语研修实践活动和比赛、打造闽南语线下研学体验馆等方式,共同推动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地方文化凝结在地方语言当中,闽南语承载着泉州丰厚的文化传统,对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勇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鲤城区与泉州师范学院合作,主要以泉腔鲤音的保护、传承、传播为切入口,汇集政府、学界等多方力量,既有政府的主导推进,又有学界专业力量的支持,还有具体的活态语言保护,打造一个人人都可参与的数字化闽南语研学平台,为闽南语保护传承开辟一条创新路径。”

  守护侨胞乡音乡情

  “浅姊:自握别以来,转瞬已逾数载,时深思念,遥想阿姊身体定然康健,能如小妹之所祝。前日,环侄正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妹初闻此事亦竭力劝其勿往,无奈侄儿志已决,是我人力所不能挽回,他终而去……阿姊闻之,你也不必伤心,这是无谓的,我们只有候待,只有预祝他成功。”在“泉腔鲤音”小程序“侨批乡音”栏目,闽南语朗诵的侨批《姊妹书》,声情幷茂地讲述了一段送子抗日的感人故事。一段音频,传递着跨域时空的家国深情。

  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闽南语不仅是饱含思乡之情的乡音,更蕴含着海外生活不可或缺的身份认同。马来西亚麻坡漳泉公会会长黄国华在马来西亚生活数十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是他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侨华人的比例非常高,闽南语是旅马侨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语言。无论是在街边咖啡馆,还是在商店、工厂,总能听到有人讲闽南语。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生意往来,福建籍侨胞都习惯用闽南语交流。”黄国华说,尽管大家的闽南语腔调不同,但平时交流都能听懂。来自广东或者其他地方的侨胞,在马来西亚也多少能听得懂、讲两句闽南语。
 
  据统计,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超1580万人,其中分布在东南亚国家的有1200多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超80%,闽南语是台湾通行的语言。

  “海外华侨华人常说,离乡不离腔——纵然离乡万里,仍保留纯正的乡音,这是‘恋根’乡情的重要寄托。”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主席张怀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有关资料表明,大多数菲律宾华侨华人的祖籍都在闽南地区。菲律宾多数华侨华人家庭都强调“三文四语”的重要性,三文指英、中、菲三国的官方书面语言,四语指英语、普通话、菲语、闽南语四种口语。家族中的长辈都会要求子孙在家中用闽南语交流,亲切的闽南语为家族亲情增添暖色。在菲律宾华人社会,只要是华侨华人见面、闲聊,都会自觉地使用闽南语。在以地缘、血缘、窗缘、商谊为纽带的同乡会、宗亲会、校友会、商会等华侨团体,聚会时也都常用闽南语作为演讲、沟通的语言,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华侨华人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主要负责人、泉州市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泉腔鲤音”闽南语研学平台项目的建设推进,将为海外华侨华人学习、传承、推广闽南语搭建一个便捷、规范、权威、实用的学习平台。特别是泉州腔鲤城音闽南语语音词典的录制开发,更加方便远在海外的侨胞学习使用。开设“侨批乡音”的特色栏目,用闽南语读批,就是希望让海外华侨华人记住乡音、唤起乡情,感受浓浓的爱国爱乡之情。

  助力“一带一路”交流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前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城市。‘一带一路’,语言铺路——这正是我们推进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的核心目的之一。历史上,泉州作为宋元文化名城,在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方面留下深厚的历史积淀。如今,闽南语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供媒介,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畅通提供了基础性的语言支持。”王勇卫说。

  “1993年,我回到故乡泉州探亲。和多年未见的乡亲见面时,一口熟悉的闽南语立马拉进了我们的距离。那种乡音无改的亲切感让我记忆犹新。”黄国华说,对于华侨华人来说,闽南语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语言,更是一个承载思乡情感的文化载体、一种引以为傲的身份认同。“在马来西亚,孩子们在学校学英语、马来语、普通话,在家说闽南语,这一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不用特地教孩子闽南语,孩子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就学会了。”黄国华说。

  “米粉、面线、酱油、豆芽、白菜、甜粿、虾米……行走在马尼拉大街小巷、商场或菜市场,随处可听到夹杂着闽南语的菲律宾语。尤其是涉及烹饪、食品类的语汇,许多都来源于闽南语。闽南语不仅是旅菲华侨华人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语言,也是菲律宾语的‘借词’来源,广泛运用于菲律宾各类商业场景。”张怀义说,菲语从闽南语中“借词”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闽南华侨华人与菲律宾当地民众的文化交流、相互融合。

  闽南文化学者、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林少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等福建方言,有利于维系两岸交流的文化和情感纽带,增进台胞、侨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期正值“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保护闽南语,不仅有利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保留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泉州加强闽南语教育,让更多年轻人熟练使用闽南语,为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寻根提供保留文化根基的语言沃土。

  一直以来,泉州师范学院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侨团、华文学校保持密切合作,为海外华文培训提供师资支持。“志愿者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华文培训活动时,就能发现,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都熟练地使用闽南语,他们对闽南语的感情很深,在闽南语使用方面还保留着许多国内已经没有的传统用法。”王勇卫说,随着闽南语保护传承项目的推广,在海外侨胞群体中广泛使用的闽南语可以充当“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海外的华侨华人社团、商会等组织也能为闽南语的海外传播提供助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