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韧性化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显着增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一是要提高城镇化的系统韧性。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和疫情防控经验警醒我们,各类要素的高度集聚使城市系统日趋复杂,进一步增加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一旦几个特大城市遭遇突发风险,将影响全国的内循环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实施方案》要求超大特大城市合理控制人口密度,疏解功能、设施和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同时发挥具有优势的大中小城市、县城和卫星镇承接人口的能力。
二是要增强城市自身的基础韧性。这要求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城市在防灾减灾、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和内涝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部分地区在基层群众性自治上的缺失,《实施方案》首次将街道社区治理问题纳入进来,倡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五)协同化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镇化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中央到地方各级别政府、各业务部门坚持系统观念,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一是区域协同。“十四五”期间,城市群和都市圈有望成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突破口,率先探索破解行政壁垒的一体化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探索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
二是城乡协同。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必须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从城乡“人、地、钱”三大核心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进行部署,保障农村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三是任务协同。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这就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以目标导向推进多部门上下联动。例如,为高质量完成新市民公共服务全覆盖的目标,要“建立健全中央和省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奖励制度,建立财政、发改、公安等部门的工作协同机制”;为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要“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并“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