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中欧班列是畅通中欧贸易的“加速阀”
http://www.CRNTT.com   2022-08-04 08:55:36


  中评社北京8月4日电/近日,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迎来新的喜讯——开行量突破1万列!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局势动荡、全球流通不畅的背景下,这个消息振奋人心。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纽带,中欧班列蓬勃发展,已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

  2011年3月19日,从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正式开通运行,中国“钢铁驼队”跨越欧亚大陆的旅程由此开启。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渝新欧”更名为中欧班列(重庆)。

  开行11年来,中欧班列(重庆)一路疾驰,跑出发展“加速度”:从最初仅有1条线路到如今拥有稳定运行线路近40条,辐射国内59个铁路站点和29个港口,通达亚欧近百个城市;从最初运送单一的IT产品到如今货物种类拓展至智能终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高端医疗药品及器械、邮包、轻工制品、大宗物资等上千种,运输货值超4000亿元。中欧班列(重庆)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是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展现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前行不辍。

  中欧班列不停摆、效率高,形成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成为亚欧陆路运输的骨干通道。目前,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逐步从“连点成线”走向“织线成网”,形成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已连续26个月保持“月行千列”水平,去回程综合重箱率高位企稳,保持在98%以上的较高水平,全程运行时间保持在15—20天。中欧班列稳定、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务,传递着力量和信心,极大拓宽了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通道。

  中欧班列升级快、动力足,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发展新契机,带动中欧合作驶入快车道。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不仅为沿线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也将各种各样的欧洲商品捎回中国,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贸易”“班列+超市”等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更是不断拓展升级。2021年,中国与中欧班列通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9.8%,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还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为沿线国家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实实在在的便利。

  一趟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既架起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黄金桥”,也打通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生命通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空运、海运不同程度受阻,中欧班列凭借独特优势,一枝独秀,将大量紧缺防疫物资通过陆路运送到沿线各国。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发送防疫物资1417万件、共计10.9万吨,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欧班列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今年以来,中欧班列不断拓展新线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未来,伴随中欧班列轰鸣不息的引擎声,中欧贸易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与正能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严瑜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