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中评智库研究员林艳(中评社 段晓鲁摄) |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记者 周旭瑶)日前,以“香港由治及兴与青年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中评社香港总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中评智库研究员林艳主持此次论坛并分享了关于当前香港青年一代历史方位的思考。林艳表示,正所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在谈论一代香港青年使命的时候,必须和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弄清楚我们现在在哪儿,要往哪儿去,我们对香港青年的很多问题才能够看得远、想得深、把得准,香港青年也才能够根据历史大势与发展要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那么,当前香港青年一代的历史方位是怎样的?林艳认为,可以从三个关键坐标去理解。
第一,香港青年正处在“一国两制”已明确长期不变的新时代。
林艳表示,一直以来,香港社会对“50年不变”始终存在疑虑,甚至有不少人担心2047年就是“一国两制”的终点。这一次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期间,明确宣示“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历史性地回答了“一国两制”会搞多久这个海内外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对“一国两制”期限的战略模糊和延迟决断结束了,可以确定的是,香港青年从此将生活在“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新时代。
林艳指出,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总是紧密相连。对每一代香港青年而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环境,都直接关系到个人的选择与发展。回顾历史,在港英殖民时期,香港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那时,作为“二等公民”的香港青年在面对白皮肤蓝眼睛的当权者时很难抬起头来,事业发展也有着明确的潜规则和天花板。中英谈判及香港平稳过渡时期,因为对“一国两制”这个新生事物感到迷茫,对香港发展前景没有信心,不少香港青年加入了那时的移民潮,选择漂泊海外。回归后,香港青年虽然在“一国两制”下成长,但一个时期以来,本土意识、“自决”理念和所谓“2047问题”等在青年群体中滋生泛滥,这些关乎香港前途命运的迷思,成为所谓青年激进派与传统反对派最大的政治分野。
林艳表示,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这一切,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每一代香港青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集体记忆,群体画像和时代烙印,但他们有共通的一点就是对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充满焦虑和不安。如果说香港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志,那么这种因独特的政治变迁史而引发的独特青年心态恐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林艳认为,以上这一切,在今时今日,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一国两制”的长期坚持,势将成为香港青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眺望未来,无论多少年之后,香港青年也都依然会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下,都依然会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普通法环境里,也都依然会生活在一个中西合璧、自由开放的国际大都会。消除了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香港青年完全可以立足当前,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和自己的人生做出清晰的规划,这样的历史条件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无论是这一代香港青年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已跳脱了100多年来香港一代代青年难以打破的历史循环,拥有了足以用从容和自信去迎接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