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在广西柳州一家汽车企业,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 |
中评社香港7月24日电/内有散发疫情的反复冲击、外有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中国经济扛住压力,走出V字运行轨迹,二季度在跌宕中实现正增长。中国官方15日交出“成绩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2642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二季度同比增长0.4%。
法国《欧洲时报》7月18日载文《跌宕中“守正”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可期》,文章说,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放在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具体语境中探析,方可知这份成绩单“守正”的来之不易。
一季度平稳开局,但紧随其后的多地散发疫情对经济的整体拖累可谓“惊心动魄”:中国外贸4月份一度接近零增长,再加上消费乏力、房地产市场触底、失业率抬头等观察指标的低迷,外界将中国的新冠策略比喻为“用铲子打苍蝇”——虽然可能有效,但是代价高昂,幷认为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已近熄火”。于是,对前景预期愈加悲观。
种种疑虑的声音有其可理解的基础,毕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北京、东北地区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代价是无法忽视的。然而,外界或许未予足够重视的是,中国有其因地制宜的行动逻辑:以短期的社会经济成本,换取长期的更安全稳健的环境和空间。毕竟老话儿讲,身体是本钱——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这份半年报也证明了此番逻辑的可行性和积极性。4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后,5月份开始降幅收窄,6月份企稳回升,最终支撑二季度正增长。起伏中成功刹住跌落惯性,扭转下行趋势。
进一步将数据放大来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打出了2:1“两正一负”的局面。外贸上演超预期逆转,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在4月增速只有0.1%的境况下,5、6月份迅速扭转下滑趋势,5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5%,6月增速重回两位数,冲上14.3%,成功冲抵了3、4月份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出口基地物流受制约的影响,外贸迎来再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