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0日电/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也面临挑战。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交织叠加,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反覆,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从生产端看,疫情导致原材料、产成品供应不足。由于全球分工合作已经高度精细化,任何一个环节停摆都可能使局部风险蔓延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从需求端看,各国国内经济活动与跨国经济合作受到严重干扰,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从国际物流看,全球供应链供需两端复苏不匹配、阶段性供需不匹配叠加疫情多点散发,使得不少港口码头拥堵、集装箱紧缺,导致外贸企业出货难、运货贵。
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运行逻辑发生重大变化。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经历新的变迁,各国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区域内贸易量进一步上升。一些跨国企业为分散风险,逐步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向本土转移、回流;部分国家将以往高度分散的生产工序和环节逐步收缩。这些都可能影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由于我国对海外市场存在结构性依赖,对国外关键产品和设备依赖较大。一旦我国所需的中间品或设备进口受阻,就可能造成相关领域产业链中断、企业生产停摆。
需要看到,面对新的内外部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其内涵和要求也有新的变化。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逐步转化为一项长期任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六保”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疫情暴发初期,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侧重在“稳定”,重点是在特殊背景下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把经济复苏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疫情持续反覆,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已逐步转向“安全”与“稳定”并重,重点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可能带来的冲击,又要着眼长远、苦练内功,逐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复杂性与日俱增。产业链供应链两者组合、交织,构成了包含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环节、不同企业主体及其关联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涉及技术、原材料、零部件、产品、人力、物流、资金等诸多要素。因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涵盖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做强主体、优化布局、扩大开放、防范风险等多个方面,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复杂性、系统性也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