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当卡塔尔航空的航班即将降落多哈机场时,乘客们低头可以看见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全新世界杯八万座席体育场,他们还可能注意到另一处壮观的景象:一艘艘油轮正在波斯湾排队等待装载冷却的液化天然气。
2月24日,当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连致电了多位外国领导人。令人惊讶的是,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也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美国总统拜登于2月1日在白宫也会见了塔米姆——他是首位在拜登上台后与其见面的海湾国家领导人,议程的首要任务是在俄罗斯供应中断的情况下确保美国对欧洲承诺的天然气供应。
一切看似巧合,但足以显现出这个只有30万公民的海湾小国在多大程度已经步入全球天然气市场和地缘政治的核心圈子,近几个月频繁登门拜访的欧洲政客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目前的卡塔尔可能幷没有多少余力来帮助欧洲,但若是乌克兰冲突持续扰乱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的供应,卡塔尔可能会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大胆的天然气扩张战略
2017年4月,时任卡塔尔石油公司(后更名为卡塔尔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现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卡比宣布结束针对开发全球最大天然气田北方气田(North Field)的禁令。该气田为卡塔尔和伊朗共同所有,卡塔尔称之为北方气田,伊朗称之为南帕尔斯气田(South Pars)。卡塔尔几乎全部的天然气产量及大约60%的出口创收都来自于该气田。
北方气田的产量激增后,人们开始担忧气田的稳定性,因此2005年卡塔尔宣布暂停北方气田开发,给政府时间研究迅速增产对天然气储量的影响。最终,地质研究证明可以在不破坏气田结构的情况下增产。尽管市场预期卡塔尔重启北方气田开发会让天然气市场竞争加剧,但初期卡塔尔的潜力被澳大利亚和美国快速增长的液化天然气产量所掩盖。
此后卡塔尔选择了大胆的天然气扩张战略。2018年底,卡塔尔突然宣布退出欧佩克,彼时海湾“断交风波”尚未收场,卡塔尔被海合会“拉黑”,但卡塔尔当时表示,此举幷非出于政治动机,而是一种“技术和战略上”的转变,该国希望集中精力开发和增加天然气产量。<nextpage>
“卡塔尔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它是一个小国,但在天然气领域却是真正的全球强国。尽管都位于能源丰富的海湾地区,但卡塔尔的邻国也是石油大国,如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却需要进口天然气来满足国内电力需求。”卡塔尔哈迈德·本·哈利法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斯蒂芬·赖特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此外,卡塔尔依靠庞大的液化天然气油轮船队,而非依靠管道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供应天然气,也使其成为了一个全球战略性的供应商。”
近年来,卡塔尔寻找股权合作伙伴,制定设计合同,最终设想建造六条新的液化天然气生产线,预期在2025至2027年每年新增产能4800万吨。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这比俄罗斯“北溪-2”天然气管道可运输的天然气多出约20%,使卡塔尔的天然气总出口量达到每年1.26亿吨,与俄罗斯对欧洲的总管道和液化天然气供应量相当。
卡塔尔在过去五年中面临的问题一直是如何能为这些额外产出的天然气找到买家。与俄罗斯一样,卡塔尔更倾向于以长期合同而非现货的形式出售天然气。但初期,天然气市场幷不被看好,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需求疲软,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暴跌至每桶2美元以下的创纪录低点之后,全球许多地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都被取消或推迟。与此同时,卡塔尔的一些客户还试图通过谈判降低价格或减少合同供应量,许多现有合同也即将到期。
即便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卡塔尔仍然坚持继续天然气生产扩张,因为其生产成本在全球相对最低,可以以远低于其他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价格获利。直到2021年,天然气市场的局面开始扭转,由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拒绝向欧洲出售超出合同的供应量,欧洲进口价格开始飙升。此外,2021年下半年欧洲几乎都在担心俄罗斯是否会对乌克兰采取行动,天然气当时已经存在地缘政治溢价。
事实证明,卡塔尔赶上了好时机。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彭博社4月20日的一篇报道称,卡塔尔正在与天然气买家讨论是否进一步扩大液化天然气产能。<nextpage>
赖特对澎湃新闻指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行中,大多数国家已承诺到2050年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逐步转向更清洁的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虽然不是长期目标,但是一种过渡燃料,各国在朝着更清洁的能源结构迈进时将愈加依赖它。
“有鉴于此,卡塔尔在全球能源市场的长期潜力已经保持了一段时间,但俄乌战争引发的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了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盟的能源安全考量。”斯蒂文·怀特表示。
卡塔尔能帮上欧洲吗?
“被需要总是很好,欧洲的每个人都试着跟我们交谈。”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卡比3月25日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独家采访中强调,欧洲一直是卡塔尔天然气的目的地和重要市场。
据萨阿德·卡比所述,卡塔尔已经投资280亿美元扩大北方油田项目,预计天然气产能将在四年内增长60%以上。此后,预计北方油田大约一半的产能将供给欧洲。但目前卡塔尔约80%的天然气流向了亚洲买家,其中许多买家签署了长期合同,不允许其将供应转移给其他买家。
近日也有分析认为,亚洲客户可能会给予特别许可,允许在危机爆发时将一些合同中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转移到欧洲。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一份报告称,这是拜登2月与塔米姆会谈达成的协议之一,美国于2月初已就该问题与日本进行了接触。尽管如此,这也只能弥补欧洲现货市场供应的一小部分。在2月底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结束后,萨阿德·卡比表示,目前卡塔尔最多只能将10%至15%的液化天然气供给欧洲。<nextpage>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几乎是卡塔尔的两倍,俄气供应占到整个欧盟使用量的40%。“对于欧盟来说,需要等到 2026 年卡塔尔北方油田的扩建完成后,才能获得可观的产量。”赖特告诉澎湃新闻。他认为,“鉴于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规模,目前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完全取代俄罗斯在能源贸易中的作用,这也是欧盟仍在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原因。”
即使有多余产能,向欧洲运输天然气也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是通过管道运输的,但是目前没有从卡塔尔通向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因此卡塔尔天然气必须以液化形式运往欧洲。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优素福·阿尔沙马里此前向CNN指出,天然气的液化是能源密集型的,碳排放抵消了使用天然气的气候效益,欧洲的能源政策决策者可能会感到为难。《金融时报》报道称,卡塔尔的目标是到2035年通过碳捕获技术将其液化天然气设施的碳强度降低35%,以确保其天然气市场。
欧洲寻找俄气替代品的努力也有可能因全球需求的上升而受限。彭博社报道称,由于近日席卷亚洲的热浪影响,日本能源公司急于寻找可用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此外,工人罢工使得壳牌公司在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的装载受阻,加剧了全球天然气短缺。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6月曾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动荡时期”。“进入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将增加,但会有很多额外的新供应来填补缺口吗?我不这么认为。”范伯登称。
微妙的平衡
由于拒绝向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支付卢布,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已经被俄罗斯“断气”,对俄气最为依赖的德国无奈只能“虚伪地”使用双重账户规避制裁,继续指着俄气“续命”。<nextpage>
当下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但欧洲已经开始多管齐下,以期在未来实现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美国都在选项之内,而卡塔尔最引人注目。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3月中旬前往多哈与塔米姆会面,承诺将在希腊和保加利亚边境建造第一个卡塔尔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爱沙尼亚等国也在考虑建立新的设施。
6月12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成为卡塔尔北方气田项目的首个外国合作伙伴,拥有了6.25%的项目股份。几天后,意大利能源公司埃尼也宣布入局,持有份额约3%。此外,媒体报道透露埃克森美孚、壳牌、康菲等公司也在卡塔尔的合作名单之列。
今年3月的多哈论坛外交政策会议吸引了近四千人参加,其中也包括欧盟首席外交官博雷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现身会场,他在视频演讲中称卡塔尔可以防止俄罗斯利用能源作为“勒索世界的武器”,获得台下一片掌声。
但卡塔尔似乎幷不以这种“夸奖”为喜,而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以任何可能对抗俄罗斯的方式对当前的局势作出反应。在俄乌冲突上,卡塔尔以捍卫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权利为原则,但它幷不支持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卡塔尔投资局持有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19%的股份,由于制裁和政治风险等因素,其投资价值已经大幅下降,但幷没有迹象显示卡塔尔有意大幅撤资。
“卡塔尔能源部门及主权财富投资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它是基于商业因素而非政治因素进行的。”赖特认为,截至目前,卡塔尔以商业为中心的做法是有效的,它可以维持与俄罗斯的关系,同时也能在未来向欧洲进一步增加天然气出口。
卡塔尔能够与互相敌对的国家和团体保持良好关系,这也让它时常成为地区问题的调解人。卡塔尔曾接待塔利班官员,幷多次举办阿富汗和谈。近日,在卡塔尔的斡旋下,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在多哈重新展开。<nextpage>
“卡塔尔长期以来的做法一直是寻求与所有国家建立积极的关系。在许多方面,卡塔尔寻求在和有关国家双赢的基础上进行接触,这有助于其实现持久的伙伴关系。”赖特表示,“由于卡塔尔也是全球战略能源供应商,幷通过其主权财富基金成为了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其地理范围。”
由于在多个地区问题上存在分歧,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2017年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幷对其进行经济抵制。这大大损害了卡塔尔的经济,也迫使其与欧美建立了更好的联系。随着海湾破冰、中东各国关系回暖,现在的卡塔尔或许正在“享受”着回报。彭博社援引花旗集团数据称,总量为2000亿美元的卡塔尔经济今年将增长4.4%,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人均GDP将升至近8万美元,与瑞士等国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