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碳中和进程遭遇挫折
尽管不能把路透社的报导解读为德国撤销了碳中和目标,但德国不想限制煤电确实是德国、欧洲碳中和进程中的一次挫折。
其实,硬把欧盟碳中和目标与各国卡槽挂钩本身就有些勉为其难。
欧洲各国工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不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拿汽车业来说,欧盟27国6月29日刚达成一项协议,从2035年起,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新车的销售,到2035年,所有新的小汽车和厢式小货车须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
挪威计划2025年起禁止销售燃油车。因为现在挪威新车销售份额中电动车占比就已接近83%。
而德国是汽车制造强国。淘汰化石燃料汽车对德国损失巨大。所以最初德国强烈反对制定这一计划。现在德国坚持必须给混合动力汽车留个出口——这也符合德国汽车大厂的战略。
就算欧盟各成员国立场一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能不能满足需求就是一个问题。现在欧洲工业和居民用电都已面临考验,没人保证到2035年淘汰汽油车的时候电力问题就解决了。
而德国在煤电上后退的态度,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越是经济规模大、产业结构复杂的欧洲大国,越容易跟随,因为经济规模越大能源替代要付出的成本也越大,比如法国、意大利。
转型不易。德国撤销2035年碳中和目标这个消息虽然似是而非,但仍可表明地缘形势恶化对欧洲碳中和进程造成的冲击,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