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货运物流是要素流通的基础支撑,在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序循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研究制定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公布,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邀请四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关乎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动向
主持人:与货物运输相比,货运物流有哪些特点,对国民经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货运物流是由货物加工、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清关报检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金融服务等环节构成,它打破了陆运、河运、海运和空运等单一运输方式,鼓励多式联运,实现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同统一,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与货物运输相比,货运物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服务范围方面,货运物流侧重于全过程管理,基于运输又超越运输,比货物运输包括的含义更广泛。货物运输只是货运物流的一个环节,关注货运物流需着眼于全链条管理。
二是在合作关系方面,货运物流告别传统、松散、一锤子式的交易方式,逐步走向相对固定、长期稳定、协同合作的客户关系管理。货运物流可以更好地调配企业现有资源,增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三是在解决方案方面,货运物流告别“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点对点思维方式,体现为系统化解决服务方案。货运物流不仅要求安全准时运输,而且要对原材料供应、工厂生产加工、终端用户维护等作出系统筹划,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随着技术发展与客户需求增多,货运物流的服务内容也在日益拓展,从过去比较关注货物运输,日益拓展到运输以外的相关服务。比如与货物运输相关的仓单质押、针对运输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的“商车贷”专属金融服务、城市配送的零担车货匹配以及信息共享等。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货物运输只是货运物流的开始,伴随着不断延伸的新需求,货运物流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因此,要加快从传统货物运输向现代货运物流转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货运物流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货运物流是要素流通的基础支撑,在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序循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货运量是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在流通环节的直接体现,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货运物流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研判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从2013年开始研究编制中国运输生产指数,经过5年试运行和科学评估后,2018年12月正式公开发布。该指数从综合交通角度出发,以铁路、水路、公路、民航等客货运量为基础指标,指数由综合指数以及客运、货运两个分项指数构成。从绝对量看,我国运输生产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总体来看,我国运输生产指数的增长趋势与国内生产总值是一致的,其波动通常先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通过分析运输生产指数,就可以预判国内生产总值走势,进而采取相应经济调整政策。可见,抓住货运物流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宏观经济整体动向。
物流畅通,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中之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支持骨干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网络布局等。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要重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国内、联通国际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健全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筹的物流大数据平台,实现物流资源数据实时共享。
我国货运物流飞速发展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货运物流业发展状况如何?
王先进(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货运物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血脉系统,属于基础性、服务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十年来,我国货运物流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流通消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截至2021年年底,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铁路已覆盖全国81%的县域,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综合货运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加快布局,有力支撑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高效运转。
二是货运物流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运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全社会物流总额连续两年突破300万亿元,2021年达到335.2万亿元历史新高,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货运总量达到521亿吨,是同期美国的2.7倍左右。我国港口吞吐量超155亿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三是货运物流运行质量显着改善。货运物流结构不断调整,积极推进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显现,2021年铁路货运量达47.7亿吨。运输组织模式不断创新,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1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54万标准箱,海铁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空铁联运和高铁快运快速发展,在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货运服务效率、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网络货运等智慧物流新业态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交通物流业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发展机遇期,加快推进互联网、移动通信、5G、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货运物流业深度融合,不断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积极开展网络货运新业态创新发展和试点工作,鼓励企业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加快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和物流资源,实现网上下单、线上智能匹配、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国已涌现出2000多家以网络货运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主体,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社会化组织水平,可为上下游企业节约成本10%—30%,车货匹配时间由过去的一两天降低至现在的一小时之内。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新基建加快建设,无人驾驶、无人车、无人机等新服务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在货运物流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是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有力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促进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协同开放、一体化发展。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名片和“钢铁驼队”。2021年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超1.5万列,连续20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铺设78条运行线,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在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冲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拓展至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成为支撑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国货运物流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货运物流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物流运行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铁路和水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融合衔接并不顺畅,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效率不高、成本较大;国际物流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全球网络布局和一体化运作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国际航空货运机队规模较小,与联邦快递等国际航空寄递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较突出,农村物流发展投入不足、发展滞后;智慧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互联互通水平较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等亟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