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服务业现代化:时序选择和实施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2-06-30 08:36:35


 
  实施路径

  文章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服务业现代化,要立足国情,找准方向,把握重点,切实推进。

  一是培植主体。服务业要做大做强,迈向现代化,其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强大的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建设一批有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型服务业集团,又要为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发展拓展空间,特别是要以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企业,让其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形成多层次市场主体互助共促的新局面。要看到,中小微服务业企业是劳动就业的主要贡献者,但发展困难较大,控风险能力较弱,政府要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此增强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的供需匹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激励创新。创新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能。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企业数量、就业数量、线上市场配置资源数量等几乎与传统经济并驾齐驱。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服务业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我们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要通过创新驱动尤其是提高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实现降本增效和丰富服务供给,全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新应用快速发展,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在给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机遇的同时,也给现有的监管体系带来较大挑战。要以更包容的态度支持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形成激励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引导数字服务和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及时补上监管短板,通过出台产业融合负面清单、建立包容审慎监管规则、加强数字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引导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健康发展。

  三是融合互促。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既是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和实现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培育三大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圈。一方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嵌入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元素是大势所趋,现代农业正在成为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生成的综合体。未来,既要强化科技、信息、物流、金融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也要重视培育现代农业释放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两者互促共赢。另一方面,深刻认识服务业和工业日益增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增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生产制造环节投入力度,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与此同时,还要明确产业融合所衍生的交叉行业的市场准入规则及其政策框架,为在产业融合中产生的新业态、新服务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四是引导集聚。集聚发展,是现代产业的主要特征和趋势。立足特定的空间和平台,通过产业集聚,可以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有助于形成配套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和辐射力。尽管产业集聚最早发生在工业领域,但随着经济服务化的不断推进,服务业集聚趋势也日益明显。服务业竞争力、控制力和辐射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服务业集聚实现的。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必须推动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其中,政府要致力于搭平台优环境,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引导,加快集聚区或功能园区的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重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是双向开放。国际经验表明,闭关锁国不可能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当前,全球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等,扩展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范围和力度,尤其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和商务服务等领域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鼓励中国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服务业市场竞争。开放从来就是双向的,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两者必须兼顾。强调服务业对内开放,就要取消对非国有资本等的歧视性规定,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要向社会资本等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在公平竞争中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