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爱看《兵器》这本科普杂志,对航天装备版块内容尤其感兴趣。”陈际玮回忆,高中二年级时,坐在教室里观看电视转播,看到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一刻。
“航天事业在我心中很崇高,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参与其中。”填报志愿时,陈际玮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与控制专业,毕业后如愿加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从此与航天飞行器结下深厚情缘。
没能成为航天员,更没有机会去太空,儿时的梦想似乎没有实现。但陈际玮在参加工作后却更加明白,火箭腾空而起的荣耀瞬间,背后是无数航天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如今陈际玮作为幕后一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竭尽全力。
陈际玮说,17所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和亲密的师友关系,给青年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他的导师石晓荣,是17所首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吃苦的事,师父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犯难的事,师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扛。她不会说教你,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好。所里的航天人,没有把‘航天报国,青春无悔’挂在嘴上,却都用一生来践行。”
所里有一位年近90岁的老航天,虽然早就退休了,却仍然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看书、学习,研究最新的航天科研问题,也乐于解答年轻人学术上的困惑。陈际玮看在眼里,深受震动。“终身学习,保持热爱,这是老一辈航天人的风骨,我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和偷懒?”
当陈际玮也开始带团队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效仿17所的优秀前辈,坚持言传身教,恪守质量就是生命信念,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希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信念坚定的队伍。目前,陈际玮带领的年轻团队中,已走出多名90后优秀航天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