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融合发展重点方向
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发展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互促与深度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打造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企业是融合发展主体,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同时注重发挥平台型组织、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既要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与联动融通,实现资源、要素、产能、市场的深度整合与共用共享,又要强化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融合基础条件好、技术模式领先的企业在产业融合的方向、路径、模式上先行先试,形成推广一批融合发展效果好、转型升级效应强的经验做法,还要完善平台型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培育融合平台型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共建业务信息平台、交互研发设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工业云平台等,形成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二是积极探索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服务业业态众多,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制造业向后端延伸的服务化,也包括服务业反向延伸的制造化,必须突出重点行业,根据行业特点,探索适合的融合发展路径。具体来看,可加快原材料行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对接下游企业,加快原材料行业从提供原料产品向提供原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转变;推动消费品行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和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推动创新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变革;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发展系统集成、工程总包、远程维护等服务,拓展增长空间;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导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积极转型,发展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通过研发设计增强制造业产品的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推进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无缝对接,推动制造业借助现代供应链开展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
三是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组织模式,能催生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从趋势看,共享工厂、柔性化定制、反向制造等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可依托完整工业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建立共享生产平台,推广共享工厂模式,推进厂房、设备、人才等资源整合,既能提升产能利用水平,又能节省生产投入成本;可支持企业增强柔性制造能力,将用户需求直接转化为生产订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定制与按需生产;可发展服务反向制造,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品牌授权、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业企业,拓展产业增长空间和增值能力;还可以推进文化旅游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和历史遗迹通过挖掘文化底蕴、丰富品牌内涵、优化工厂设计,打造集生产、展示、观光、休闲、科普、购物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点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