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随时准备挑战新高度
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
刘洋是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10年后,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再次飞天。
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在太空驻留时间更长,出舱活动成为常态……这些都对航天员的知识、技能、体力、心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洋需要熟悉舱内设备、管路连接、出舱活动、机械臂、科学研究等极为复杂的内容。刘洋认为,没有捷径,祗有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
出舱活动训练是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的训练。其中,水下训练又是重中之重。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出舱活动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刘洋认为与任务需要相比,自己的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
新一代飞天舱外服进行水下验证试验,刘洋主动报名。当她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被吊车放入10米深的水槽中时,水波纹产生的晃动经过凸面的头盔面窗后,在视觉上产生放大效应,使得她产生巨大的眩晕感。工作间隙,她“挂”在舱壁上一动不动。医生和试验指挥人员都建议她上岸休息,她回绝了。每套水下服的寿命有限,下一次水就减少一次寿命,她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终止整场试验,于是咬牙坚持挺过整场水下试验。
刘洋珍惜每次训练的机会,认真体验,形成肌肉记忆。训练之余,她还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参与各类太空产品的设计改造工作,大到太空舱、环控生保系统,小到太空垃圾收集装置、太空食品、舱门手柄,她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