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针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举措,织就了一张细密的民生兜底保障网,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从“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为刚脱贫的低保户制定“扶上马、送一程”的低保渐退政策,再到建立覆盖6000多万人口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防止返贫……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兜底举措,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救急解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关系困难群众安危冷暖,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和温度。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编织完备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到2020年中办、国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发布,分层分类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正在形成。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中,中央统一决策部署,各地适时实行紧急情况“先行救助”、特殊情况“一事一议”、简化临时救助程序等灵活政策,“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努力将疫情、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是特殊时期,越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越需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疫情防控期间,一项项硬核措施织就一张严密的兜底保障网,折射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必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确保新征程上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