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产业兴旺促乡村全面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2-04-26 08:05:54


 
  二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重点是依托乡村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集链成群”的思路,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让一产能够“接二连三”,健全产业链、融合创新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向“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方向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还需依托县域链主企业,强产业龙头、扩生产基地、带广大农户、创区域品牌,选择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高、资源后备足、比较优势大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一县一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全面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拓宽产业门类,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依托乡村独特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类休闲农业新业态。同时,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畅通产品进出乡村的通道。

  四是充分发挥功能性平台的作用。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小微企业集聚区等平台,加强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和政策集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特别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

  五是不断完善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既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城乡交通、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物流短板,又要瞄准构建世界一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目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此外,还需在健全要素保障体系上下功夫。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城乡要素流动的堵点,促进要素资源更多向乡村产业流动。重点在放活土地要素、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切实发力,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安淑新(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