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点上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即“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这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三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充分激发市场潜力,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更有活力。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破除阻碍市场发展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构筑更加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全国一盘棋,要素自由流动并能够获得最优配置的大市场。这是打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此次《意见》出台的主要目的。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李长安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有较为良好的基础,当下来说“立破并举”是关键。
首先,着力强化反垄断,打破关键“堵点”。市场化程度越高,对反垄断的要求就必然越高。当下,在数据和算法新时代,垄断出现了新特点,平台企业凭借数据、技术和资本优势,在不断优化的算法和不断提升的算力加持下,频频侵害消费者权益,遏制市场公平和竞争,“二选一”的争议、“大数据杀熟”的质疑等等连绵不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因此,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尽快形成,就必须坚决扫除这一障碍。对于如何破除,《意见》所列举的内容则十分详细,比如提出主要目标之一是“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度保障上要“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具体行动上“着力强化反垄断”,重点关注平台企业数据垄断,各领域和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这些都为反经济性垄断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
其次,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也是另一个非常典型的“堵点”。事实上,从实践来看的话,越是开放的地方,越是要素和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的地方,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就越高,就越容易在大循环中把握商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也提出“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因此,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重在促进地方政府转换观念,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政绩评价挂钩,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可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并可以适当采取促进地区发展的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或倾斜性投资等机制,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