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四个特性认识共同富裕目标和途径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54:13


 
  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特点出发,认识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开创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经济制度基础和综合优势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最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同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避免两极分化。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其对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用,激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推动资本健康发展并为促进共同富裕服务。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从重要着力点出发,认识共同富裕实践途径的艰巨性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十分明显,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中,要将三大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从区域发展差距看,以沿海和内陆为代表的东西差距长期存在,以南方和北方为代表的南北相对差距日益凸显,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区域互助合作机制。从城乡差距看,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收缩型城市不断增多,乡村发展依然落后,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提升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加快建立新型城乡融合互动关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看,我国低收入人群分布广、数量大,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抓住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进城农民工等重要群体精准施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总的来看,共同富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统一,其基本内涵、阶段性目标、主要特征、实现方式和路径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多元性、阶段性、开创性、艰巨性,有助于我们科学回答什么是共同富裕、怎么样推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准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贾若祥 王继源 陈曦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