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央视网) |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稳增长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今年前2个月主要宏观数据的超预期表现,给初春里的中国经济带来了阵阵暖意。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与此同时,物价、就业等保持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内生动力有所增强,为全年经济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在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的同时,也要看到,2月份金融数据在总量与结构上均呈转弱态势。央行数据显示,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主要数据同比减少,特别是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疲弱,居民中长期贷款甚至出现了首次同比转负。
对于宏观指标与金融数据之间的“落差”,市场各方看法不一。但综合来看,前2个月,中国经济确实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工业生产、投资等领域市场表现亮眼,但结构性压力依然较为突出,需求不足仍是困扰经济恢复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到当前地缘冲突加剧、大宗商品涨价、美联储加息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对宏观数据超预期表现须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客观地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回暖,主要还是来自于生产端需求指标的回升。比如,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2021年12月增速,也高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较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9%的增速,增长了7.3个百分点,涨幅之大为近年来少见。这背后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努力,但与宏观政策的靠前发力同样密不可分。不过,政策靠前发力能否带来经济的持久增长,未来还有待观察。
得益于春节、北京冬奥会以及电商促销等因素带动,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6.7%,较上年12月份上升了5个百分点。但随着节庆消费的淡化,特别是近期疫情对多地经济形成拖累,市场普遍对消费未来增长表示出担忧情绪,前2个月消费强劲复苏的局面短期内大概率难以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