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据东方网报道,为照顾孙儿孙女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银发族,被网民们称为“老漂族”。他们为帮助子女分担育儿压力,不得不在暮年远离故土,努力融入新生活圈子。他们好像比退休前更忙了,与子女的关系时常因育儿产生隔阂。忙碌中伴随孤独感,处于“离不开又过不好”的境地。(3月13日《半月谈》)
有关调查显示,“老漂族”在子女家中任务,大多是送孙辈上幼儿园(小学)、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等,“每天都是连轴转”“比退休前累多了”成为新常态;“老漂族”育儿理念有“代沟差异”,与子女多少会产生观念冲突;等孙辈逐渐长大,闲下来时,由于本地朋友很少、交际圈狭窄,“老漂族”的孤独感上升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由于户籍等因素限制,“老漂族”日常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等,存在诸多不便。公交、地铁无法像本地60岁老人一样,享受优惠搭乘;慢病患者自行购买药品报销困难;因病住院时,异地医保报销比例比原籍低20%—50%不等;有些证件年审等事项,还需本人回原籍办理。此外,习俗不同、语言不通、生活节奏太快,一时无法适应。诸多不便,让“老漂族”难以融入所居住城市。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城市流动人口中,“老漂族”占7.2%,多达1800万人,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千千万万“老漂族”为解决子女后顾之忧,克服困难,迟暮之年离乡别井,发挥余热,事实上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间接贡献,值得敬重。
近年来,为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堵点”“痛点”。而“老漂族”除了“数字鸿沟”,显然还面临“福利鸿沟”,不妥善处理,不仅影响他们养老质量,还可能酿成社会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让“老漂族”漂得安心,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需要弥合“福利鸿沟”,在政策层面上构建有利于“老漂族”融入社会的制度和文化,提高包容性,一视同仁,减轻他们生活负担,促进家庭和谐,降低异地生活的精神压力。
因此,各地必须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因地制宜出台老年人投靠子女入户政策,让“老漂族”享受户籍人口均等公共福利。与此同时,打破政策“藩篱”,重构地方、部门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为“老漂族”提供医保报销等基础保障服务,避免出现福利洼地,让他们老有所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