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新世纪以来则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实施国际代工的方式,其共同点是依靠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有近3亿农民进城从事各类工作,因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甚至低端,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很快就接近于或达到收入的“天花板”,难以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加速创新、迅速提升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我国才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依靠低成本资源的发展与依靠创新的发展之区别,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提升。在结构提升和创新发展中,劳动者中应当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创造的价值提高并得到了实现,中等收入阶层占比才会大幅度提高。
通过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南北差距较大。即使在同一区域,如长三角或珠三角,也存在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富裕程度上存在差异。缩小区域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关注的问题。用行政的手段,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提高欠发达地区收入水平,不仅国家难以承受,更是难以持续的。而通过资源流动的方式,如资本的转移、人才资源的转移,则可以使欠发达区域形成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和致富能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就是为了缩小东西、南北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则有利于缩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这些战略的实施,旨在通过市场一体化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国全体人民富裕程度普遍大幅度提高,但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甚至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通过提振“三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乡村振兴的任务是要使我国的农业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农业资源、农村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当然,农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收入也将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