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并非离开了SWIFT系统,就完全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清算了,而是变得十分麻烦。如上文所说,SWIFT系统并不代表客户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而是提供“金融报文”传输服务。就是说,如果双边或多边能够解决“金融报文”传输和确认问题,就可以保持贸易如常进行。难点就在这里,因为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不存在技术问题,但存在巨大的势力范围重构问题。
鉴于全球金融竞争和贸易发展的新形势,相关国家已经建立了与SWIFT系统类似的系统。一是俄罗斯于2014年建立了俄罗斯银行金融信息系统(Financial messaging system of the Bank of Russia,简称SPFS系统),基本上复制、模拟了SWIFT系统。截至2021年11月10日,SPFS系统有400个使用者。二是中国于2015年10月份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通过两期建设,已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支持全球的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截至2019年末,CIPS系统共有33家直接参与者,903家间接参与者,实际覆盖16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三是欧洲和伊朗联手打造的INSTEX机制。
目前来看,中国建立的CIPS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和SWIFT系统有可比性。当然,由于使用习惯、方便程度、迁移成本等原因,目前接入和使用CIPS和SPFS系统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规模还不能和SWIFT系统相比。但假以时日,这两个或其中的一个成长为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形成相当的影响力,并非不可能。
除了建立替代SWIFT系统的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合作等方式,绕过SWIFT系统进行金融和贸易结算。难是难了些,但并非没有出路。
文章认为,虽然一些势力对打“金融核弹”牌言辞凿凿,但把金融公共产品武器化,是违反自由贸易基本原则的,也不利于国际金融稳定。目前,SWIFT系统启动制裁,一是依据欧盟法律和比利时法律,二是听从美国号令,依据美国国内法对美国制裁对象实施次级制裁。无论哪一种启动方式,本质上都属于单边制裁行为。
维护全球经济金融合作的健康秩序,有赖于各成员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如果全球公共产品被所谓“强者”当作打压某一个成员的工具,则正常的经济金融合作必然受到损害。
文章最后说,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各方友好合作是惟一正确方向,但也要清醒看到,各种形式的国际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围绕SWIFT的博弈,很可能催生新的东西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