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让个人收款新政筑牢财产安全篱笆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9:20:05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3月1日,个人收款条码使用新规即将实施,近期各方关注度再次升温。随着3月临近,不少摊主、商贩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是否需要转码。2月22日晚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表示,“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同时,支付清算协会公告明确表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当晚,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发布公告对此予以说明。(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由于个人收款条码使用新规,涉及的人群体相当庞大,行业范围广,在权威部门解释没有及时跟进前,有关“使用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的谣言四起;事关“条码升级增加移动支付成本”“个人收款码会受到影响”等公众疑虑与不解,更是加剧了对这项制度安排的种种非议。

  正是因为舆论包括社会各界对这项公共政策的诸多版本解读,让大量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灵活就业的用户,以及很多消费者产生心理不安,甚至有部分人开始认为,今后又要重回“现金时代”了。

  基于民意与现实,支付清算协会明确了“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无疑给了普通老百姓一颗“定心丸”,不会影响到民生日常支付,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个人经营收款码”,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由停用变升级,变禁止为引导,体现监管制度人性化管理,彰显了对创新事物发展的包容,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

  事实上,此种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主体的制度设计,能有效防范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手段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将收款条码支付纳入监管的盘子,可以堵住利用个人支付码进行灰色和黑色交易的“管涌”,能有效避免个人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被不法交易平台利用,全面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准,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条”,更好地扎牢人民群众资金财产安全篱笆。

  据权威统计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1800.6万亿元,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722.7亿元。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迅速发展,强化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势在必行。柔性化、包容性的制度安排,是民心所向,更能让个人收款新政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