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现代实验室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改革,深化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战略人才力量。统筹布局科创中心、人才中心、创新高地建设,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依托战略科技力量实施战略科技任务,在履行国家使命中成就人才、激发主体活力。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使引才聚才与自主培养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科研管理制度和人才使用机制,构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加强科研诚信和伦理建设,营造有利于潜心致研、协同攻关的创新环境、文化与生态,鼓励负责任的创新。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有力有序推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实施,为各类主体提供精准指导和服务,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根据任务需要和工作实际向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建立责任制,立“军令状”,做到有责任、有管理、有监管,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保证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深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通性,激发各领域合作潜力。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聚焦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共性问题,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在优势领域协力“锻长板、扬优势”,加快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弱势领域抓紧“补短板、固根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励全球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率先在中国产业化,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全球创新伙伴关系,拓展科技合作开放方式,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