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碳中和”的目标并不相互排斥,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可以释放农村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压力,促进植被覆盖与生物量的增加,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有助于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城市化驱动了农村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减少地区每年形成的植被固碳约2.8亿吨,相当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的1/4左右。
让城市化不断促进生态改善
“该研究认为,近些年中国森林碳汇增加是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化地区流动,人口减少导致了森林的增长,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中国碳固定的驱动因素的理解。”审稿人表示。
此项研究还发现,近年来中国森林覆盖度的增加趋势减缓,森林生长饱和可能限制其长期固碳能力,特别是大规模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单一。对此岳跃民建议,未来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生态固碳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王克林则建议,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强化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应重点关注人地矛盾的区域分异,优化工程空间布局及适应性修复方案。
“国际上的经验表明,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和工业化后期,城市人口占80%左右、农村人口占20%左右比较合理。”王克林表示,我国早期城镇化是农民进入工厂的工业化阶段,现在的城市化是农民进入城市的市民阶段。中国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要利用大中城市的发展驱动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流动和转移。城市化进程既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又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