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春节年味尚未散去,各地已频频传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好消息。其中,“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更是令人为之一振。
很多人还清晰记得,一段时期以来,在“新基建”概念的加持下,数据中心建设变得炙手可热,一些地区“一哄而上”,各种“大数据中心”遍地开花,引发了市场对于数据中心重复建设与投资泡沫的担忧。针对上述苗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在去年5月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和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近日正式获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也同步启动。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对于这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各方给予高度关注。事实上,数据作为新一代生产要素,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资源层面加以规划利用,而代表着数据处理能力的算力,就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不仅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也是市场上“家家户户”离不开的重要资源。
正因为此,加快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东数西算”有助于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东西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这也是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目的之一。有专家形象地将“东数西算”类比为数字时代的“南水北调”“西电东输”,应该说是恰当的、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未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来,同时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赋能数字化发展。
从长远来看,“东数西算”工程在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底座”的基础上,将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首先,8个算力枢纽一体化布局将带来集约效应。“东数西算”工程实现了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布局,整体上扩大了算力设施规模、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有助于算力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其次,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示范效应。算力枢纽西迁,可充分发挥西部区域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优势,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纳,通过数据、算力和能源的高效联动,为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再次,有助于发挥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在延展东部发展空间的同时,为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还要积极发挥“东数西算”工程对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政府主要侧重于加强规划布局、完善配套保障,而算力枢纽及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好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特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未来,相关枢纽节点及数据中心集群内,也应考虑布局一定的公共算力服务,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实现与市场化服务的错位互补、协同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