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体制机制“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的特点,在有利于三地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妥善解决。如前述口岸通关模式,新开通的青茂口岸与之前的港珠澳大桥口岸、横琴口岸一样均采取“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的模式,这是在各方充分协商,本着便利、合法、合规基础上的创新。
再如三地有不同的专业资格认证,为方便业界人士在大湾区的流动,内地已在建筑工程、医疗、教育、律师、会计、旅游等多个重点领域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的认可或作出便利安排。从前期实践来看,由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宜充分考虑三地的实际情况,并在调研基础上稳妥推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大湾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安居乐业,近年有诸多惠及民众的政策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目前已推出的具体措施涉及购房、子女教育、跨境理财、建设青年服务阵地等。广东省成立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并给予一定补贴;2021年各级事业单位提供近万个岗位,面向港澳应届毕业生招生。由于香港、澳门地域狭小的特点,目前大湾区的一些政策更偏重吸引港澳的人员、资源向珠三角九市流动,未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化,各类资源将会在偏好基础上实现双向流动、优化配置。
文章指出,大湾区建设是一项整体工程。近年,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些关键领域既打开政策的大门,又敞开细则的小门,不断走实、走深。相信随着大湾区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体制机制对接的领域越来越多,三地民众在大湾区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会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