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9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一座形似“海星”的巨大建筑,坐落在陆海相接处。这是山东半岛胶州湾北部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运输效能辐射整个山东半岛。今年,这里迎来了正式通航以来的首个春运。
在国际机场地下3层的隧道,不仅有呼啸而过的济青高铁运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有9个常常在深夜中行进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6岁的他们是国铁济南局青岛电务段机场信号维修工区的职工。在19米深的地下,他们用青春的“星光”引导着高铁安全前行。
这群年轻人的主要工作是维修“三大件”: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
“春运期间,人流明显比往日多,全国各地的旅客在这里联乘飞机与高铁。我们9个人的工作相当重要,这些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守护好了它们,高铁才能准点通达。”28岁的工长公维利自豪地说。他口中的“宝贝疙瘩”是列车转向的关键设备——道岔,它对列车的畅通运行至关重要。
0:30至4:30是他们的作业时间,绝不能提前一分钟上道,到点前必须全员下道,这是“死命令”。他们负责的信号设备遍布在约8公里长的隧道中,而本次的作业地点距离隧道口约有3.3公里。为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当日作业任务,这群年轻人化身“地下暴走团”,扛起笨重的工料具沿路肩快步行进。
建站已近3年,他们每周要在这里往返两趟,9个人共走过两万多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了地球赤道半圈,不知跑烂多少双鞋。“有时候感觉我们是铁路上的‘赤脚医生’,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医疗箱’,确保沿线设备安全。”公维利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