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立春已过,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刚刚结束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这一生产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各地党政同责,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春季农业生产这场硬仗,确保夏粮获得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赢得主动。
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突破1.3万亿斤以后,已连续7年保持在这一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站上一个新台阶后,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趋紧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今年要想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原因有二:一是去年秋播期间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冬小麦主产区播种进度较常年同期显着偏慢,特别是晋冀鲁豫陕5省麦播期普遍推迟,给夏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受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开春以来土地租金、农资价格走高,会抬高粮食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关键是要解决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要坚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良种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种植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强化政策供给,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一方面,对农民要“辅之以利”,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13个主产区全面推广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确保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提振农民种粮信心。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要“辅之以义”,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产销区合作。在人多地少的国情粮情下,应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集聚资源要素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