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东方“天籁”奏响日本
http://www.CRNTT.com   2022-02-14 09:20:08


 

  马头琴声超越国界

  除了古筝、二胡等广为人知的中华乐器表演,现场还有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声音”——马头琴。据悉,一些日本观众因为这台演出,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身穿蓝色蒙古袍,手持马头状弓弦乐器的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腾朝,在文艺晚会上演奏了一曲《圣山》,独特的音色错落交替、婉转悠扬,让人仿佛置身内蒙古大草原,近距离感受“圣山”的自然魅力。

  马头琴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小时候家里一旦有访客到访,酒足饭饱后,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唱歌、演奏乐器,耳濡目染,我自小便对马头琴情有独钟,它的声音与二胡、古筝不同,有点像摇篮曲,听着特别舒服,每当我思念家乡时,就会拿出琴拉上几段旋律,让自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腾朝说。

  2003年,马头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马头琴已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也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深受海内外民众的喜爱。

  “我在日本教马头琴已有6年,学生大多都是日本人,有些岁数挺大了,但还是特别热衷于学习马头琴。”腾朝表示,“有个学生对我说,他曾经在外国偶然听到马头琴的声音,却不知道这个美妙的音色出自哪个乐器,后来在网上多方查询、打探得知,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音色来自马头琴。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传统民乐的推广途径。”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马头琴的独特魅力,腾朝表示:“未来,我会继续与国内外的马头琴爱好者一起努力,共同做好中国民乐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与传承。”

  以乐为媒交流互鉴

  除了古筝和马头琴,中国的二胡、琵琶也是许多日本友人喜爱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刚开始,我以为不会有太多日本人认识二胡,想要学习二胡的可能会更少,但后来我发现许多日本人都对二胡很感兴趣。2001年,中国音乐乐团‘女子十二乐坊’正式创立,随后这个民乐乐团在日本备受瞩目,为推广中国民乐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学生都是被这个乐团所吸引,想要学习二胡。”旅日5年的中国二胡青年演奏家刘晋阳对本报表示。

  在刘晋阳看来,要想以乐为媒,培养日本民众学习中国民乐的兴趣,须与流行音乐做结合。她说:“我经常受邀参加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在这些公开场合表演时,我会针对性地选择当地民众更为熟知的曲目。在为年长观众演奏时,我会选用邓丽君的曲目;在面对年轻观众时,则会选用《千本樱》这类二次元音乐。在我看来,有针对性地推广能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华民乐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也有学生是在看了‘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后,才对中国民乐产生兴趣。我相信实现文化落地的方式十分多元,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能加深当地民众对中国民乐、文化的理解,就是成功的。”旅日19年的中国琵琶演奏家鲍捷表示。

  “在体验课上,我会先着重介绍中国的民乐文化,然后再对比讲解中国与日本琵琶的区别,像在制作琵琶弦时,日本习惯使用丝线,中国则习惯用钢丝;在表演形式上,日本琵琶主要是边唱边弹的伴奏形式,但中国琵琶的演奏形式则两者皆可。”鲍捷说,“我喜欢通过细致的介绍与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显着。”

  虽然长期在海外发展,但中国始终是鲍捷心里的寄托。她表示:“能以琵琶为媒,让中华文化为更多日本友人所认识、所欣赏,我感到十分荣幸。未来我会继续在民乐推广这条路上砥砺前行,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