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创新发展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2-02-11 08:27:46


  中评社北京2月11日电/近期,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作为数字中国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充分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

  一、创新驱动对新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凤文章表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合作进入新阶段,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夯实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创新水平、布局前沿技术发展阵地、构建灵活的制度与创新环境,对于完善中国创新发展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疫情蔓延扩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缓解经济下行的压舱石、带动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支撑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搭建了信息领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装备材料、核心元器件等取得一定突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需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凝聚创新主体合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提升信息领域创新发展能力,切实掌握中国技术自主权和发展主动权。

  二、优化科技布局,提升信息领域创新能力

  文章提出,信息技术具有快速迭代、复杂度高、交叉融合等特征,需要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大纵深、跨学科合作,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规划》从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研究、强化关键信息技术创新、布局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的视角,明确了技术创新的布局优化和能力提升重点,并部署了“前沿数字技术突破行动”,推动形成支撑中国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体系。

  强化基础技术与产业共性技术支撑。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实现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安全可控,形成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安全可控能力,是释放数字经济潜能的当务之急。同时,要保持科研的开放性特征,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好中国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集聚性优势,全面强化基础和共性技术领域的多方协同创新。

  融通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创新任务布局方式,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在融合多学科优势、汇聚多领域资源、协调多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五链”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重点突破和集中攻关,不断地“铸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突破“卡脖子”难关。

  统筹战略性和前沿性技术布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新兴科研范式的出现,打破学科、领域、部门、产业边界。更好释放数字生产力,需要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清晰识别前沿领域的技术变革方向,前瞻布局战略性、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加强关键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通过融通创新机制推动前沿技术快速形成未来产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