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冬奥开幕式选山里娃 背后有位可敬的老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2-06 17:48:13


“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歌唱。(来源:新华社)
 

  马兰村,像花一样的名字,是一个有着700多户、2000多口人的小山村。这个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由22个小自然村组成。

  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抗日战争时期,社长邓拓在这里与报社工作人员,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

  1943年底,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时,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

  邓拓妻子丁一岚在一次突围后生下邓小岚。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干爹、干娘的悉心照顾,为炮火中出生的邓小岚留下难忘的童年。直到1946年,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当年,《晋察冀日报》社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区,坚持每天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多年后,母亲丁一岚送给邓小岚一枚图章,上面刻有“马兰后人”4个字。父亲邓拓在《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文章时,署名“马南邨”,谐音“马兰村”,亦是对当年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怀念。

  “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邓小岚说。

  1997年,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马兰村,和妹妹邓小虹找寻父母战斗过的地方。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当地老百姓仍能清晰叫出她的乳名,让邓小岚不禁泪流满面。

  “当时只请了两天假,虽然走马观花,但看到百姓生活很艰难,就想帮帮他们。”邓小岚帮助乡亲们的想法一直埋在心里,但因为工作原因却迟迟未能如愿,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