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脑计算。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而现有的计算模式存在算力的“天花板”,根据国际半导体协会预计,类脑计算和量子计算是最具潜力的两大颠覆性计算技术。根据国际IT技术咨询公司高德纳分析,类脑计算预计在2024-2029年间达到技术成熟期并实现大规模商用。中国类脑计算研究成果数量、质量均已接近美国并在部分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未来,类脑计算技术有望在“两端”率先实现应用,一是应用终端,让人工智能产品更智能、更低功耗;二是服务器端,通过大规模集成实现高算力,可以为神经科学家提供更快、更大规模的仿真系统,以及探索大脑工作机理的新实验手段。
第三,量子科技。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来科技,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将拥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已成为科技大国集中发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阵地。高密度、低能耗量子存储设备给信息存储带来巨大想象空间,而基于此的大数据发展也将突飞猛进,量子计算会颠覆性提高信息运算处理速度,量子通信会大幅度提升通信安全性,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技术会在未来数字时代和万物互联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全球主要科技强国近期均出台了国家层面的量子信息技术战略计划。2020年10月7日美国发布的《国家量子信息科学战略投入的量子前沿报告》宣布,欧盟2016年推出“量子宣言”旗舰计划,德国、法国等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未来10年开发和部署欧盟范围内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声明。在量子领域,我国首台量子原型计算机“九章”成功面世,“墨子号”实现全球首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已能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可将两个磷原子构成量子点放置在13nm间距上。未来10年在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中,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将会整体进入世界第一阵列,有些研究方向甚至会扮演引领角色。
第四,合成生物。合成生物学被认为将带来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将其认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技术,合成生物学在2019年被美国列入技术封锁清单;欧盟对于合成生物学的投入占到研发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约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也将合成生物学列为战略性前瞻性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且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许多以传统化工、医药产品开发为主的企业也将目光投向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目前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人工细胞工厂,生产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包括生物燃料、可降解塑料、药品等。
第五,氢能产业。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正在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各国制氢技术路线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化石能源制氢+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进行项目示范和产业布局。此外,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终端应用场景,开展氢气纯化与氢气品质研究工作,确保氢气高品质供应。我国在CCUS技术集成、海底封存和工业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且CCUS大规模示范项目数量和整体规模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是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世界上有50多个实验室在进行研究。
国企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应走在前列
第一,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基础理论突破,发展过程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发展结果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因此,这需要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队加大投入,容错纠错。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科技实力已经从“跟跑”“并跑”不断向“领跑”超越,一些领域进入了无人区,我国必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别是中央企业拥有数量众多的研发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拥有两院院士248人,必须在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中坚作用,努力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牢牢掌握主导权。国有企业应该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久久为功,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锻造一批基础应用技术、前沿技术、长板技术,积极探索发展未来产业。
第二,改革投资机制。由于未来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对它的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如果按照传统的投资考核制度、投资风控标准以及投资责任追究办法,国有企业就很难进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一是出资人要完善对国企的考核机制。当前出资人对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仍然以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当前和显性指标为主。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专利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事关长远、可持续的创新指标,或者重视不够,或者权重很小,亟须根据各地各行业国企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以建立和完善。对大型国企,尤其是科技力量雄厚、流动资金充沛的国企,应允许他们审慎进行天使投资、VC和PE投资等。二是国企自身要完善投资风控标准。投资项目选择要把创新指标放在重要位置上。从世界资本市场上看,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开始赢利能力并不好,甚至是亏损的,但不影响它们成长为世界领先公司之一,如美国的Facebook、特斯拉等。国企在投资时,一定要关注科技创新指标和未来市场规模,尤其是研发经费占比,主要人员的专业履历背景等。三是加快落实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基于聪明的设想出现的创新数量极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比较小,仍然成为开辟新行业、提供新职业、给经济增添新的活动面的相当巨大的源泉。未来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国企投资未来产业失败概率较大,可能造成实质性缺失。因此,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容错纠错机制,并加以落实,才有可能使国企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并加大投资力度。
未来已来,国企对未来产业的投资就如为明天的发展种下了太阳。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国企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不能只看脚下,而要仰望星辰大海,勇担使命,走在前列。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陈赟(作者单位: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国资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