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经济日报评论,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此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02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与此同时,投资持续增长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低位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受原材料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存在一定制约。当前经济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亟需采取积极措施来扩大有效投资,以此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不是“大水漫灌”,而要更加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功能,更注重调结构和增后劲。我国目前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城乡、区域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蕴含巨大投资空间。不过,投资要立足长远,从供给侧发力,找准促进投资和扩大消费的结合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引导资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施一批牵引性强、生产消费“双升级”的重大项目,并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当前,要注重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府投资补短板和引导带动作用。各地应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难事、急事,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除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投入外,还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投入。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用好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当前,应用好去年第四季度发行的部分专项债和今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为今年“稳投资”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应继续加快项目储备、债券发行与支出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当然,政府投资仍要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留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