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增强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10:55:41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联动中枢,也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增强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是我国提高产业体系协调性、经济运行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完备,且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正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制造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难题,既有来自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与挑战,也有制造业自身能力方面的短板制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软件等方面较为依赖进口,一些高度国际化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存在“卡脖子”隐患和断供风险;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在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前沿技术等领域仍积累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特别是面对于我不利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显着的规模经济效益,但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高筑壁垒,不仅在产品供需上进行“硬割裂”,而且在产业发展生态上推动“软出局”,我国制造业在绿色低碳、知识产权、市场采购等方面都可能遭遇新的挑战。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必须不断强化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势,关键要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上下功夫,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是在分工合作中把握好内外平衡。必须看到,制造业已经形成全球高度分工的格局,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需坚持“向内发力”,稳步推进“卡脖子”隐患突出的领域实现突破,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和底气;着眼于更好加强国际合作和扩大市场,我们还需坚持“向外拓展”,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二是在体系优化中谋划好动能接续。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强大依托。一方面要稳基础,高度重视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对产业体系稳定高效运行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扩增量,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系统性谋划和链条式布局,争取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甚至领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