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育政策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当前的生育意愿实际上已经高于生育水平,因此存在着‘未实现的怀孕’现象,所以需要服务和支持民众的生育,解决民众不想生、不敢生的困难;但是,生育政策同时仍然需要避免‘未意愿的怀孕’的问题,对避孕节育提供公共服务。因为我们需要的生育政策,不是要去鼓励生育,而是服务和支持生育。服务和支持生育的本质,是服务和满足人们对生育的意愿需求。”任远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立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人口学上,很少有鼓励生育这个提法,“有个提法叫家庭友好型支持政策,不仅仅是针对生育的,主要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原来由家庭承担的功能不能很好发挥的时候,给家庭一定的支持就成为政策的需求。”
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提法上更倾向于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因为希望对于个体选择生育的行为,政策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减轻他们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如果是鼓励,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导向性,隐含的目标就是期望我们的生育水平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史毅说道。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学博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生育率是内生的,并不是随便指定一个生育率就万事大吉。
“经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比较低是有内在合理性的,例如女性地位比较高,且劳动参与率很高,这样女性选择生育就会有更高的成本,可能会影响职业生涯,或者高收入群体生孩子的机会成本比较高,所以在这样的国家生育率低是有现实基础的。”王学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