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开展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其次,种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新品种选育、中试、推广,更需要产业的密切合作。单靠几个课题组、几家研究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大力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再者,要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性研究往往是“卡脖子”的薄弱环节,更需要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则是育种的决定性因素,应出台长期稳定支持育种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育种。
同时,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必不可少。应及时让每一个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激励种业科技不断迈开创新步伐,加快实现自立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