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募资问题或破解 外资私募首现“爆款”产品
http://www.CRNTT.com   2021-11-23 14:16:00


 
  1996年,桥水就发行了“全天候(All Weather)”对冲基金,并开创性地运用风险平价方法管理投资组合,时至今日,桥水的全天候增强型策略还保持较高知名度。

  “桥水的全天候产品追求的是一年约8%的稳定收益率,类似于中性对冲基金,对于国内机构和高净值客户而言,可作为信托或银行理财的替代产品。这是桥水首次在代销渠道大范围发行产品。”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称。

  外资私募“募资困境”或可解 

  外资私募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或多或少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其中,“募资难”是其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

  数据显示,在33家外资私募中,目前仅有元胜投资、瑞银投资、润辉投资、德邵投资、桥水中国的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腾胜投资、惠理投资和英仕曼(上海)投资的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其余25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均在5亿元以内,占比75.76%。目前,部分国际资管龙头已放弃私募牌照,转战公募市场。

  桥水中国卖出“爆款”产品,为外资私募打破“募资困境”带来曙光。在沪上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看来,“外资光环”对募资帮助甚微,在国内市场,只有稳定的业绩表现才能实实在在地吸引投资者买单。

  沪上一位信托业人士直言:“外资私募的产品大多绝对收益率不高,或每年实现7%至10%的收益率,但回撤控制较好。在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前,这类产品在国内的优势并不明显,因为不少非标信托产品既能刚性兑付,又能实现年化8%至10%的收益率。不过,随着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提速,具备长期稳健业绩的外资私募或得到更多资金关注。” 

  一家头部信托公司的标品业务负责人分析称,在行业转型过程中,信托公司不断发力布局标品业务,证券投资服务信托则是其中相对容易切入的突破口,因此这类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外资私募而言,与代销机构对接系统、开户、测试等程序较为繁杂,信托的证券投资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点,助力其顺利完成产品发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