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继续走深走实。中国已建成六批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增设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基本实现了沿海省份全覆盖,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全方位发挥沿海和沿边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自贸试验区在中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中肩负着试验田的重任,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自贸试验区推动外商投资管理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并最终推动了《外商投资法》的出台;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逐步覆盖海关、税务等20多个部门和货物申报、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建设水平远超世贸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协定》要求;各个自贸区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服务国家战略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前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WTO改革进入胶着阶段,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就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待遇问题、贸易规则更新等几个主要领域分歧较大。2021年是中国加入WTO组织20周年,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有助于全球经济复苏
文章指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与之相对,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对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道路不自信,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措施频出,通过收严外资安全审查提高其市场准入壁垒,通过出口管制限制贸易往来,通过行政命令挤压外资公司退市,通过金融制裁限制外资企业正常交易,这些都是非市场行为手段,不仅会对其本国市场经济产生冲击,更加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只有开放市场、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才能真正地促进经济复苏。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步恢复,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显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GDP为8231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其中,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5.1%,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也为进口博览会的持续召开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内消费市场。
中国前三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分别为28.33、15.55和12.7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2.7%、22.7%和22.6%,均为10年来最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较深地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强劲的进出口带动了全球上下游产业链条上各国生产与消费的恢复。据世贸组织最新数据,上半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14.6%,中国商品满足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上半年中国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12%,贡献了全球15%的进口增量。中国外贸为服务全球抗疫、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带动全球经贸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新冠疫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多重冲击,疫后全球经济复苏仍稍显脆弱。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最终解决方案,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如期举行第四届进博会,不仅彰显了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是中国积极地为全球经贸伙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希望各方通过合作促进全球经贸复苏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