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6日电/据大公报综合BBC、《卫报》、天空新闻台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4日在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文章,声称发现一种高危基因“LZTFL1”,可导致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肺部衰竭或死亡的风险增加至少一倍。根据研究,超过60%南亚裔体内含有“LZTFL1”基因,而欧洲白人携带这种基因的比例只有约15%。不过研究人员强调,高危人群依旧可以从疫苗中获得保护力,因此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基于之前对英国等国家大量住院新冠患者的基因研究,牛津大学团队先透过人工智能(AI)演算法分析全身数百种细胞的基因数据,再从尖端分子技术找到一款特定基因“LZTFL1”。
常见于南亚人群
研究显示,“LZTFL1”基因改变了肺部细胞在感染新冠后的应对方式,令人体防御机制启动较慢,患者出现肺部衰竭或死亡的风险增加一倍。文章主要作者之一、牛津大学基因体学副教授戴维斯(James Davies)认为,这项研究也突显肺部遭到感染时的反应相当重要,因为目前大多数治疗仍集中改变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研究人员还指出,这款基因仅会影响肺部在面对病毒时的反应,幷不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因此接种疫苗后仍能产生有效保护力。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也发现,“LZTFL1”基因在全球各地主要族裔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超过60%南亚人及约15%的欧洲白人携带这种基因,但在非洲、加勒比以及东亚地区的人群中,携带这种基因的比例只有1.8%至2%。但戴维斯也表示,包括年龄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族裔内部的个体风险程度,而且诸如病毒暴露程度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均会影响地区疫情形势。<nextpage>
研究样本代表性不足
英国政府疫情顾问阿里(Raghib Ali)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些族裔群体中新冠死亡率较高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他们在染疫后,身体状况或存活率会更糟糕。”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数据显示,在英格兰第二波疫情中,拥有孟加拉国血统的人士染疫后的死亡风险较平均水平高3至4倍,拥有巴基斯坦血统的风险会增加2.5至3倍,拥有印度血统的人则会高1.5至2倍。
有关黑人群体,他们在第一波疫情中“损伤惨重”,但原因几乎全都涉及职业、基本疾病以及居住环境等因素。而在第二波疫情中,黑人染疫情况已改善许多。
不过,来自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口健康系的伊斯兰(Nazrul Islam)指出,在用于确定特定基因“LZTFL1”分布率的大型遗传数据库中,部分种族群体代表性不足,因此仍须谨慎看待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卫报》指出,这个研究使用的数据库中只有20万个基因样本,当中85%来自欧洲白人。
报道还指出,即便是最终确认染疫严重程度的确与人体基因有关,那也不应该成为一些国家政府为“抗疫失败”卸责的工具,社会经济因素仍然在抗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基因研究结果获得确认后,部分国家的抗疫政策亦应作出调整,比如优先为南亚裔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