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位置看,北部都会区是开拓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之路比较理想的区域选择,可容纳较大规模的产业、人口、物流,目前仅有25%的土地被开发。北部都会区人口密度小、建筑密度低,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土地开发要比市区容易很多。与拥挤不堪,已无建设空间的市区相比,北部都会区可容纳较大规模的产业、人口、物流,成为香港双子星发展新城的战略空间。
而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将与落马州、新田一带,整合成新田科技城,当中创科相关土地约有240公顷,并会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当局亦计划在与深圳前海一湾之隔地方,兴建媲美数码港的地标性创科设施。林郑月娥估计,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将可组成占地达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
发挥深港优势产生巨大力量
林郑月娥又提出“双城三圈”概念,即香港和深圳,以及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发表同步公布的《发展策略》,详细介绍都会区的规划背景、总体原则、目标和行动纲领。林郑月娥明言,策略充分考虑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的时刻,别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义。”
香港与广东在上世纪70、80年代,除了在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两地携手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旗帜下曾经突破了不少制度藩篱、摸索出不少珍贵的创新路径。香港现在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编制在空间观念、策略思维上跨越深港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纲领》意义重大。有一些在深圳、香港从未实现,甚至是从未设想过的制度、政策、模式,可以在跨越深港两地行政界线的北部都会区进行尝试和突破。香港是国际化人才聚集的地方、深圳是全国优秀人才汇合的地方;香港有着完善的法制环境、深圳有着顺畅的内通管道。如果把深港两地的智力、制度、环境、社会资源按照强强联手、优势叠加的方式重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变革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