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评社应如何看待新闻道德伦理与新闻价值的关系?新闻价值是指事实的内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素质(要素),以及其传递价值观的能力,是新闻传播主体衡量、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被美国新闻界公认的新闻价值六要素是: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着性、趣味性。对此我们认同。新闻道德和新闻价值何者更重要?我个人认为是辩证关系,没有新闻道德,就有损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能够反映新闻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当面临有新闻价值但是违背新闻道德伦理之时,我们如何选择?我们必须以新闻道德伦理为重,如果祇能二选一,那就宁可舍去所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不断在产生的,今次没有,下次还有。而新闻道德伦理一旦被毁坏,就会危害新闻媒体,最终导致所有的有价值的新闻都会被受众质疑,影响是长远的,损害是巨大的。
三、中评社的新闻道德伦理高线
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有底线就必然有高线,那么,中评社新闻道德伦理的高线又是什么呢?高线就是要树立崇高道德追求的意思。我认为,可以从四个反对中构筑中评社的道德伦理高线。
1、反对分离主义。分离主义的目标是从现存的主权国家中分离出一部分领土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分离主义的核心推动力一般是来自该国内的少数人。分离主义极大地危害两岸关系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在两岸之间,台湾的分离主义是战争导火索,一旦脱序,必然是同胞相残,惨不忍睹。所以,反对分离主义不仅是政治与政策范畴,也是中评社的道德伦理高线,这与中评社追求和平统一、融合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
2、反对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个人基本权利的观念。民粹主义在台湾乃至在大陆的声势日益壮大,虽然目前仍然属于可控范畴,但是其危害性不可小视。民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唱反调的,中评社必须与民粹主义划清楚界限,这也是重要的道德高线。
3、反对虚无主义。这里所涉及的虚无主义,主要是指流行在台湾乃至香港的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等。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文化虚无主义就是全面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更是彻底否认自己的祖宗先辈之传承。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是“台独”与“港独”的至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其充满了荒诞性、危险性。中评社是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为己任的新闻媒体,反对虚无主义是自己的责任,也是道德伦理高线。
4、反对族群主义。族群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个下位概念和政治范畴,族群主义具有强大的非理性一面。香港的反对势力凭空捏造出一个所谓的“香港民族”,在香港人、内地人、客家人、福建人中间挑拨矛盾。台独势力也不断在弹奏“台湾民族”论调,省籍矛盾长期撕裂台湾社会,现在所谓的台湾人与中国人的矛盾更趋激烈。台湾、香港的族群主义,是导致社会内部动乱不已的根源。中评社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伦理高线,就必须旗帜鲜明反对族群主义。
台湾大学教授张亚中曾在中评网发表文章指出:“民族、种族、族群的操弄是廉价的。我们都有经验,李登辉开始搞族群分化动员,民进党接着有‘外省猪’的言论,近年来又操弄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对立,南岛语族与中华民族的分别,说我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与南岛语族是亲,与同文同种、在大陆的中华民族是敌。始作俑者,可恨。火一旦点燃,难以灭息。不需全部,祇要有百分之十的人有族群、种族、民族仇恨,这个社会就不安了。美国已经如此,台湾有些人不知反省,却还在操弄‘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一边一国’与‘一边一族’游戏,不知是不知死活,还是不管别人的死活。”张亚中的上述言论提醒我们:族群主义在台湾成为了制造台湾社会内部矛盾、挑拨两岸对立对抗、支持“台独”意识形态的乱源。
四、中评社应如何防止新闻道德伦理失范问题的发生
1、新闻职业道德伦理失范的表现主要在:
第一是有偿新闻,即为新闻媒体工作者通过收取相关费用、出售版面等途径与被采访组织开展权力寻租的经济交易行为。有偿新闻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新闻职业道德伦理失范现象。总体来说有偿新闻的形式众多,但是本质都是经济利益与新闻传播之间的交易,新闻媒体获得经济效益,被采访单位或个人达到宣传的目的或达到掩盖事实真相的目的以及逃避社会责任的目的。
第二是新闻敲诈勒索,新闻敲诈勒索通常是指新闻工作者利用职务之便,以刊登或不刊登与新闻当事人有关的新闻为理由,来对新闻当事人进行敲诈勒索钱财的行为。新闻敲诈勒索不单单是新闻职业道德伦理失范的体现,同时也是违法行为的一种。
第三是虚假新闻,就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中存在虚假与不真实的内容,是与真实原则相悖的新闻报道形式。
第四是庸俗新闻,主要是指新闻内容庸俗,思想不健康、品位低劣的新闻。庸俗新闻是当前新闻行业十分普遍的问题。庸俗新闻形式分为形式庸俗与内容庸俗。形式庸俗即为新闻报道所采用的形式十分庸俗,表达方式庸俗,带有不健康色彩,往往使用充斥着色情、暴力、刺激的字眼来吸引读者。内容庸俗即为新闻内容所传递的内容庸俗低下,思想不健康。炒作明星私生活,宣传色情桃色新闻,过度报道暴力、凶杀等新闻。甚至无中生有、哗众取宠。庸俗新闻与虚假新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庸俗新闻的报道对于社会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是当前新闻事业道德伦理失范十分普遍的现象之一。
有研究者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伦理失范的主要问题:其一,业务能力不精,专业失范问题频现。业务能力,一言蔽之即记者采、写、编、评等最基础的实务操作能力。在《新闻记者》连续6年所整理的“年度传媒伦理研究报告”中,每一年都涉及到由于记者业务能力不精所引起的相关伦理问题。其二,媒介权力异化。从2013至2018年,《新闻记者》所梳理的59个传媒伦理失范事件中,媒介权力运用不善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屡次出现,如新闻敲诈、权力寻租等有偿新闻现象;媒体遮蔽重大议题等权利错位现象;偷拍公众人物侵犯隐私等权力越位现象等等。媒介作为受众与事实之间的中介,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由于其自身的公开性、广泛性等各种性质,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某些特殊的权力,但多数媒介机构在权力的使用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一方面,行业内部入职审核不严,部分从业人员道德品质不良,违背职业道德滥用权力;另外,融媒体新环境,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还尚不健全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媒介权力的异化。其三,媒介经营管理不当,引发诸多伦理问题。②
2、对照上述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中评社很庆幸自成立始,从来都没有沾上边,因为我们的对策非常有效:第一,中评社绝对不会通过新闻报道活动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中评社记者编辑不参与经营。甚至内地流行的新闻活动车马费也一概不得领取。第二,中评社没有通过挂靠方式建立分社或者记者站,而这种方式建立的机构势必要自谋生路,同时还要上贡总社相当的经费,再加上无法约束个人私利,新闻敲诈勒索就成了主要的获取资金维系生存、继而中饱私囊的手段。第三,中评社的受众以知识型、思想型为主,中评社的新闻更多是观点的传递,与虚假新闻保持了绝对的距离。第四,中评社以政治新闻为主,没有安排人手去采编社会新闻,更不会通过庸俗新闻来吸引眼球,刺激流量,庸俗新闻对中评社的思想型受众也不会有什么吸引力。
3、要有效防止新闻道德失范问题,中评社必须要构筑自己的独特的媒体文化:其一,中评社的事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媒体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纪律制度、文化环境等,都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向上提升。其二,中评社同仁都要有一致的明确的认识,必须接受道德伦理约束,必须实践道德伦理精神。其三,要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准备,要拒绝物质贫穷,要让记者编辑安心专业的采编工作,要获得职业的尊严。其四,完全奉行男女平权的原则,男女同事在新闻活动、新闻管理中具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其五,培养中评社的乐观主义精神,中评社人要有健康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要相信理想终将成为现实,善终将战胜恶,正义终将战胜非正义,祇有对道德伦理进步和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持乐观态度,才能完成内心修炼,有效杜绝新闻道德伦理失范问题的发生。
注释:
①《中美新闻道德规范对比:关于人文主义的解释》来源:《视听》2014年第10期 作者:王攀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②《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以《新闻记者》2013-2018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为中心》2019年11月28日来源:人民网作者:孙嘉铭,女,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0月号,总第28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