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老人们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紫园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参加联谊会。(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9月14日电/中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已有140多个城市步入深度老龄化,其中南通、资阳、泰州、自贡、抚顺、丹东等11个城市迈进“超老龄化”阶段。这个“不友好”的信号,引发了这些城市的不安以及海内外舆论的关注。
美国《侨报》9月13日载文《11城“超老龄化”,中国如何防守反击?》,文章说,美国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便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时,便进入超老龄化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养育成本增加、思想观念转变,人们的生育欲望逐渐减弱;随着医学技术发达、医疗资源丰富,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从根本上讲,人口老龄化是自然规律也是必然趋势,但由于染上“这种病”往往伴随着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速放缓、创新活力下降等“后遗症”,近几十年来欧美、日韩等国也都在各展所能希望延缓“衰老”。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衰老”速度明显更快。欧美国家老龄化进程短则用时几十年,长则历时一百多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用时竟不到20年。如今,甚至有十余个城市进入“超老龄化”。
“银发族们”在11个城市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是交通网络缩短周边地理距离、地方产业资源不足、早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严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不少中国城市都面临着类似处境。由于高铁、机场、高速建设日新月异,天堑早已变通途,塞上江南一日还不再是梦想;伴随受教育程度提升以及社会观念转变,人们对待故乡的态度也从“故土难离”变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交通四通八达、人口自由流动虽赋能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客观上也放大了产业资源集中的一二线城市的虹吸能力。
打造“生育友好型”“养育友好型”的社会环境,是国际社会通用的经验。不过,这个招数见效一则需要一段时间,二则需要巨大财力支持,因此幷不能解这些城市的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