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8-17 08:47:12


 
  加快建立有效制度

  文章强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建设,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关键是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第一,要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持久的拉动力量,也能带动投资需求。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这是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也是最大的民生。其次,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逐步调整要素分配结构和宏观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要素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此外,还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国情相适应,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子女上学、住房、育幼、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帮扶,全方位释放消费潜力。

  第二,要以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为重点,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投资内生持续增长机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投资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体制机制安排。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建立新的既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又能有效约束盲目投资、资本无序扩张的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增长。要分类施策,在投资准入、政府资金引导、用地政策等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投资建立不同的投融资机制和方式。比如,对科技创新领域,政府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要建立有利于风险分担的机制,重点是发展创业投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教育、医疗、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要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的投入,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政府资金引导、政策性银行支持、社会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制。

  第三,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创新能力不足、供给存在约束是制约当前中国需求潜力释放的突出问题。为此,扩大内需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充分发挥供给适应需求、创造新需求的作用,持续不断创造更高质量、更高收入的就业,做大做好“蛋糕”。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机制,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窗口指导”。住房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占较大比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立强大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包容审慎的新兴产业监管体制,加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第四,要以推进外贸转型为重点,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完善外贸、外资政策和外汇管理机制,将扩大进口作为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际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能源资源等进口,同时要持续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力,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内国际需求良性循环。特别要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同时加快对外投资方式创新,整合优化现代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