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荣誉院士王春新(中评社 沈而忱摄) |
中评社香港7月20日电(中评报道组)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荣誉院士王春新日前在“中评大咖讲书”第二期学习活动中回答中评社记者有关香港楼市的提问时指出,要彻底解决香港的居住问题,必须调整香港的房地产模式,对香港的居住权进行严格保护。他亦预判今年香港楼价将上涨5%至8%。
中评社记者问道,香港住宅价格自2003年见底后持续上升,创下香港历来最长的房价上涨周期。可否分析一下,香港高房价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
王春新表示,香港的高房价是房地产发展模式所导致,不完全因为货币宽松,特殊的房地产发展模式造成了高房价,现在演变为供需不对称。
王春新说,香港的房屋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本地居住需求,这与市民收入对应,即“刚需”;二是本地投资需求;三是海外投资需求,虽然香港有“超级印花税”等限制,但还是有不少海外投资进入香港。香港市民的收入只能对应“刚需”部分,无法对应来自本地和境外大量的投资需求,所以,要想解决住房问题,只能降低楼价或实行“双轨制”。他认为,实行可以兼顾双方的“双轨制”是最佳方案。一方面,“新居屋计划”与收入对应,可以让香港市民“上楼”,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另“一轨”解决投资的问题,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吸收更多的投资,给香港带来更多经济收入。
“前几年我发明了一个指数——居住负担指数,该指数是计算楼价的长期增长与收入增长的比例。这个指数如果是1,意味着保持现有居住水平;如果大于1,意味着楼价的长期增长超过收入增长,居住水平会下降;如果低于1,意味着收入增长超过楼价增长,居住水平会改善。”王春新表示,如果按照该指数来计算,欧美国家约为0.7,新加坡是0.9左右,香港则是3.3。因此,香港楼价若要下跌大家都能承担的水平,起码要调整七成。
中评社记者继续追问道,陈茂波司长日前公布,市民置业负担指数首季升至约73%。疫情之下,香港楼市并未出现震动,对此怎么看?如何预判香港楼市的长期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