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的规模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36%,近一年来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五是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6%,为连续15个月下降。
“五个持续下降”的背后,是各地坚决贯彻房地产长效机制要求的结果,也是金融监管部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的结果。
首先是管好银行业资金闸门。众所周知,房地产贷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二是针对购房者的个人按揭贷款。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银保监会已与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其次是因城施策,积极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初步统计,仅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各级派出机构配合各地政府出台了130多项房地产调控措施。
最后是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近期,我们已对5家银行罚款3.66亿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规开展房地产融资业务。”梁涛说,银保监会持续三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
增速快隐患多
“治病要祛根。”若要持续降低房地产贷款增速,就需要从曾经推高房地产贷款增速的几项原因入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原因可从需求端、供给端两方面分析。
需要明确的是,房地产贷款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个人按揭贷款,受此前去产能、去杠杆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推动作用则较小。
也就是说,杠杆主要加在了购房居民个人的身上。“从需求端看,居民确实有购房的信贷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进一步表示,但相比于需求端,房地产贷款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供给端。即银行出于信贷结构调整的考量,大力拓展个人按揭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