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将成主流
跟前面若干轮重大动物疫病所导致的猪周期不同的是,本轮猪周期有着鲜明特点。
比如,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产能恢复速度慢于之前周期,不同主体和区域的产能恢复速度存在差异,而且高盈利又带动养大猪的数量和出栏活重显着高于之前周期,同时猪肉进口量级较之前周期也有显着增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猪肉消费需求由于肉类替代影响而出现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规模养殖户以及龙头企业,在此轮产能恢复中发挥了领军作用,特别是规模龙头企业抓住政策和市场红利快速扩张,而小散养殖户受疫情冲击、资金投入量大等因素影响,恢复速度比较慢。
朱增勇称,每次猪价波动都会淘汰一大批竞争力差的养殖主体,不光是小散户,还包括一些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
林国发称,今后即便是有养猪业巨头倒下,对于小散养猪户来说未必就是利多。在猪价上涨后,不切合自身情况和产业实际,大量压栏、盲目扩张的机会主义者,最终未必会有正向收益。本轮猪价暴跌,更多是清退大体重压栏,将生猪养殖当成“赌场”的部分养殖主体。随着生猪产能回升,2019年四季度至2021年上半年那种不计成本的扩张,或者盲目预期后期猪价上涨的压栏将成为过去时。
行业内也普遍认为,随着生猪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养殖主体也必须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求提升竞争力,规模养殖未来将占主导地位,中小散户成为有效补充。
其实,小散养殖户环保压力小,具有生产管理灵活和生产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参考过去几个周期,自繁自养的成本不比大型养殖企业高。据养猪业内统计,一个猪周期下来,小散养殖户出栏的生猪平均每头可盈利300-400元。如果年出栏500-1000头,年盈利最低可达到15万元,最高可达到40万元。坚持长期养猪的小散养殖户,正因为可以收获可观收入,小散养殖户的退出及规模升级,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以及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