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伟恩。(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台中6月25日电(记者 方敬为)欧洲议会冻结“欧中投资协定”程序,并打算对进口课征碳税,中国未来对欧出口成本恐怕大幅增加,预估一年可能损失350亿美元,欧盟预计7月14日提出详细的计划。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副教授谭伟恩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欧盟课征碳税的举动,是否剑指中国,还有待观察,但欧盟此举若无法一视同仁,反而涉及贸易歧视等问题,要藉此拉抬对中谈判的筹码,可行性不高。
谭伟恩,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学研究所博士,研究专长包括国际贸易法、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合作暨全球治理等。
欧洲议会3月通过与世贸组织(WTO)相容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决议,将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预计对整个碳足迹每公吨课征100美元碳税,以此推估中国对欧盟出口数据来看,中国每年将可能被征收高达350亿美元,欧盟执委会将于7月14日提出详细的计划,有观察认为,欧洲议会目前冻结“欧中投资协定”程序,又提出碳税课征,或许有意藉此增加对中贸易谈判的利基。
针对欧盟主张课征碳边境税,谭伟恩表示,其实欧盟长期以来对于所谓碳边境税的议题,已琢磨许久,是否在针对欧中之间可能有新一轮的贸易合作关系,特别要借用这个制度,来拉抬欧盟在谈判中的优势?还有待观察。但确实,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量庞大,甚至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所以未来假如课征碳税,中国会是最大户,一年可能缴纳350亿美元碳税,也是一大负担。
当然,谭伟恩提到,对欧盟而言,若能藉由课征碳税来降低中国货品竞争力,有利欧盟经贸发展。这也是之所以欧盟近年积极在WTO倡议,要求调整中国的“补贴及平衡税措施协定”,以维持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
补贴及平衡措施的概念是,如果今天出口国家,用了各种官方政策,去优化了本国业者出口的竞争力,以致其他国家或者是进口国的同类产业,获得贸易的不当效果时,就会涉及到补贴平衡问题。
谭伟恩说,中国在这个议题上有两点作法,其实是欧盟长期以来很在意,甚至连美国都很在意。首先是中国政府可能会实质性给予公营产业政策优惠,包含财务补贴,让企业的产品价格更有出口竞争力,或者给予跟出口量成正比的补贴,优化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就是有关于碳排放纳入产品成本这件事,虽然中国有一些立场上的宣示,例如宣示转型为碳中和国家,或是2060年达到净零排放等,但相对欠缺具体政策。在没有具体政策的情况之下,中国的制造商,在生产一项产品的时候,仍然不需要去考虑碳排放量,所以商人生产成本即使没有北京官方的补贴,都可能比欧盟的任何一个国内产业要来的低。这也是欧美较无法接受之处。
谭伟恩进一步说明,因为欧盟的企业需要受到碳排量规定,所以假设欧洲跟中国的业者要生产同一个产品,不考虑劳工薪资的情况之下,中国的成本就比欧洲要低很多,假设再进一步出口的话,又得到中国官方的补贴,中国生产的商品价格就会非常有竞争力。
他说,欧盟非常在乎这件事,中国可能不只是直接给业者补贴,而且在环境政策标准相对宽松,让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变得更强,所以欧盟才会想要去透过提出课碳税的概念来平衡,也就是说,进口国藉由课征“反补贴”的平衡税,把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削弱。
不过,谭伟恩也说,欧盟若要求WTO去规范、禁止或者惩罚中国政府对本国产业的补贴,虽然可行,但实践上非常困难。首先,美国跟欧盟对自己本国的产业其实也有补贴,各国政府都或多或少有对本国的产业补贴,只是补贴的量或者政策是否明显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