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要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更完善的社保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针对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要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合理加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等等。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把消费需求转化为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形成稳定持久消费能力的动力源泉,对此,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收入分配的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等等。总之,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第四,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相比于消费和外贸,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大,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仍然巨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就要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投资潜力,也有利于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一是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路、光纤等配套设施改造,以及加装电梯和室内功能环境改造;加大对旧城区防洪、排水等安全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大公园绿地等空间供给;推动老旧园区改建转型,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二是统筹好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投资。跨市域、跨行政区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对投资的带动效应明显,因此,需进一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网络融合。同时,在切实提升传统投资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准入、信贷、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